1. <dl id="oxmgu"></dl>

      <dl id="oxmgu"></dl>

      日本精品一区福利丰满人妻,五月综合网亚洲乱妇久久,手机看片福利一区,亚洲一二在线

      banner_ad_1
      事業(yè)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科技常識: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集錦
      2021-11-12 08:17
      來源:政華教育

      事業(yè)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科技常識: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集錦

      一、中國古代四大發(fā)明

      (一)造紙術

      1.西漢先后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。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,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。

      2.東漢宦官蔡倫于105年改進造紙術,制作植物纖維紙。

      (二)印刷術

      1.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、日歷和詩,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制的《金剛經》卷子。

      2.宋代雕版印刷業(yè)很發(fā)達,刻印的書,字體工整。11世紀中葉,北宋畢昇發(fā)明活字印刷術,比歐洲早400年。

      (三)指南針

      1.戰(zhàn)國時期發(fā)現磁石指南特性,發(fā)明“司南”。

      2.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,后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,制成指南針用于航海。

      3.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、阿拉伯、波斯等國,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并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(huán)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。

      (四)火藥

      1.唐朝時《真元秒道要略》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藥,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。

      2.北宋時火藥已經廣泛在軍事上使用,東京設立“廣備攻城作”,制造火藥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《武經總要》記載了許多火器的制作方法。

      3.宋代時發(fā)明了“突火槍”,管形火器的出現,開創(chuàng)了人類作戰(zhàn)史的新階段。

      二、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

      1.夏歷,是我國最早的歷法,以正月為歲首的記歷分法,流傳至今。又稱陰歷、農歷等,與黃帝歷、顓頊歷、殷歷、周歷、魯歷合稱古六歷。夏歷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,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,一個月叫做“朔望月”。每月初一為朔日,十五為望日。

      2.春秋:《春秋》中“秋七月,有星孛入于北斗”,留下世界公認的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,比歐洲早670多元。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,基本上確立“十九年七閏”的原則,比歐洲早160年。

      3.戰(zhàn)國時期的《甘石星經》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。歷史上將甘德與石申并提,將二人的著作合稱為《甘石星經》。甘德,齊國人著有《天文星占》八卷、《甘氏四七法》一卷。石申是魏國人,晚于甘德,著有《天文》八卷、《渾天圖》,為先秦渾天思想的代表作。

      4.西漢:武帝時鄧平等制定的《太初歷》正式把二十四節(jié)氣定于歷法,明確了二十四節(jié)氣的天文位置。前28年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時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。

      3.東漢:張衡發(fā)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(比歐洲早1700多年)。

      5.元朝: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。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,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,編《授時歷》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,但早于現行公歷300年問世。

      6.我國是最早記載日食的國家,《尚書》可查證。“辰弗集于房”是我國目前發(fā)現最早的記載日食的內容。“辰”,指的是日月“房”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房宿,弗意思為捆綁。意思是日月集合于房宿,于是便發(fā)生了日食。

      7.大明歷,是由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數學家、科學家祖沖之創(chuàng)制的一部歷法,也稱“甲子元歷”。在歷法中,祖沖之首次引入了“歲差”的概念,從而使得歷法更加精確,是中國第二次較大的歷法改革。《大明歷》取一周年長度為365.24231481天,和近代科學測定的數值相差僅50余秒。

      8.《大衍歷》亦稱“開元大衍歷”,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參考《九執(zhí)歷》而撰。《大衍歷》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(guī)律,系統周密,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。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
      9.郭守敬是元朝最著名的科學家,他在天文歷法方面最杰出的成就,是根據大量觀測的資料,編制出了新歷法《授時歷》,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一部歷法。《授時歷》推算極精,以365.2425天為一回歸年,如果以小時計算,是356日5時49分12秒,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間,只差二十六秒,經過三千三百二十年后才相差一日,同目前國際通用的公歷(即格里哥里歷)的一年周期相同,但是卻早于格里哥里歷三百年,他所創(chuàng)造的簡儀是世界聞名的天文測量儀器。

      三、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

      1.西周:勾股定理載于《周髀算經》。

      2.春秋:九九乘法表。

      3.南朝: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.1415926--3.1415927之間,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。他還為《九章算術》作注。九章算術:當時世界上的應用數學,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。

      4.清代: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“割圓九術”,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《割圓密率捷法》。

      四、建筑

      1.都江堰: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,全世界迄今為止,年代最久、留存、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。

    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(zhèn),是中國建設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,被譽為“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”,是全國的旅游勝地。通常認為,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,是全世界迄今為止,年代最久、留存、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,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    2.趙州橋: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,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。

      五、知識點整合

      1.《尚書》記載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,為人類最早的日食記錄。

      2.商代甲骨文已經記載了日食、月食,并且出現了原始歷法——陰陽歷。

      3.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二十八宿體系已經建立。

      4.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采用的是古四分歷,取周年長度為365又1/4天,采用19年7閏的方法。

      5.戰(zhàn)國時期,扁鵲采用“望聞問切”四診法診斷疾病,后世尊為“脈學之宗”。

      6.戰(zhàn)國時,發(fā)明“司南”,到南宋時,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。

      7.《漢書·五行志》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。

      8.漢武帝時,編制我國部完整歷書——《太初歷》。

      9.東漢末年,張仲景著有《傷寒雜病論》,后人尊為“醫(yī)圣”。

      10.東漢末年,華佗發(fā)明的麻醉藥劑“麻沸散”,比西方早1600多年,被人譽為“神醫(yī)”。

      11.東漢時,蔡倫造蔡侯紙。

      12.東漢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,發(fā)明地動儀,比歐洲早1700多年。

      13.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編制的大明歷取一周年長度為365.24231481天,和近代科學測定的數值相差僅50余秒。

      14.隋唐時期,印刷了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——《金剛經》。

      15.隋唐時期學者僧一行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次對子午線長度的測定,創(chuàng)制了用于天體測量的儀器——黃道游儀。

      16.唐代孫思邈著有《千金方》。

      17.唐高宗時編《唐本草》,是世界上最早由編定和頒布的藥典。

      18.北宋時,平民畢昇發(fā)明活字印刷術。

      19.南宋時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“突火槍”。

      20.宋元時代傳統的天文儀器發(fā)展到盡善盡美的程度。元朝科學家郭守敬編制的恒星多達2500顆。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國古代登峰造極的歷法——《授時歷》,以365.2425日為一年,比公歷早300年。

      21.明代李時珍編著了中醫(yī)學巨著《本草綱目》。

      22.中國傳統醫(yī)學四大經典著作: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難經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、《神農本草經》。

       


      微信
      QQ
      公眾號
      微博
      聯系電話
      日本精品一区福利丰满人妻,五月综合网亚洲乱妇久久,手机看片福利一区,亚洲一二在线
      1. <dl id="oxmgu"></dl>

          <dl id="oxmgu"></dl>
          冷水江市| 清涧县| 富民县| 昂仁县| 江华| 罗平县| 渑池县| 金乡县| 石嘴山市| 营口市| 靖江市| 缙云县| 邓州市| 西林县| 永春县| 东至县| 巴塘县| 海丰县| 宣武区| 屯昌县| 斗六市| 牙克石市| 通海县| 株洲县| 四川省| 垫江县| 保定市| 福海县| 和平县| 奎屯市| 无棣县| 尼勒克县| 临泉县| 湛江市| 阳东县| 交口县| 盐边县| 五莲县| 石棉县| 阳春市| 陇川县|